建设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工程。日前,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中的《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长征画传》《黄河画传》正式出版,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考古、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系统展现了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的雄姿风貌,受到各界好评,其中《大运河画传》还被评为年度“中国好书”。“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的创新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是“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的编委之一,而且他正在牵头编写《长江画传》。上周,他接受了长江日报《读+》周刊专访。贺云翱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是国家的象征,强调整合一系列文化遗产后所反映的整体性国家意义;由国民高度认同、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独一无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组成;具有社会公益性,为公众提供了解、体验、感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以及作为社会福利的游憩空间,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进行保护和创造。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公园并不相同。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由国家确立并主导管理。年10月,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在国家公园、国家历史(遗址)公园等模式之外,首创的一种“中国范式”。年7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年10月,中央正式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年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至此,我国形成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长城画传》《长征画传》《黄河画传》《大运河画传》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涉及15个省区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10个河段,涉及8个省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涉及15个省区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13个省区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干流文化旅游带以及大夏河、湟水、洮河、渭河、泾河五大支流文化廊道,涉及9个省区。“画传”收录大量珍贵图片“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以下简称《画传》)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文字为线,以图画为珠,以线串画、以画映线,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力求有血有肉有精神,以鲜活生动的姿态叙述历史、走进时代、贴近读者,努力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质量、品位、形式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大运河画传》为例,编撰团队从故宫博物院、国博以及国内外各大艺术博物馆获得不少传世名画、文物珍品的高清图像。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是在京杭大运河上诞生的书法杰作,创作时间正是元代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开通不久,他还专门在其中记录了等待运河放闸的文字,这或许是记录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文字。可惜,赵氏的原作因为火灾而只保留了局部,而且国内搜集到的《兰亭十三跋》图片,清晰度不能满足出版的要求。因此,团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收藏这幅作品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并取得了免费使用的授权。再比如,《长城画传》中展示了明代的《长城蓟镇图》,此图当年是军机密档,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藏后未公开展出,只有少数专家能近距离接触。除了图好,《画传》的文亦好。《大运河画传》开宗明义地指出,无论隋唐大运河还是京杭大运河,首要目的都是连接国家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并输送物资。《长城画传》则体现文明互鉴意识,多处对比了中国长城和古罗马哈德良长城,并设专篇介绍“西方世界看长城”。更可贵的是,《画传》中的人物不只是帝王将相,还有黎民百姓。《长城画传》记述了平凡的长城保护员的人生,《大运河画传》则根据历史资料还原了运河两岸纤夫、河工的生活。正是这些百姓,让文明绵延不绝。《画传》描绘中华文明最深层的动力读+:“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的创新,用“画传”这种形式反映国家文化公园,也是一种创新。作为《画传》的编委之一,您觉得,《画传》如何助力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贺云翱:作为前四本《画传》的编委,我走了大运河、黄河、长城、长征路,无论是在田野调查还是阅读成书的过程中,我都深受震撼。我认为,这几个文化符号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运河改变了自然的安排,打通了五大流域,连接成一个大的网络体系,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绵延连续发展得以成型;长城解决了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之间千年的碰撞,达到了融合、沟通和统一;长征则标志着中国走向现代。《画传》描绘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产生、发展、演化的最深刻奥秘所在,最深层的动力所在,最根本的依托所在。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公园,但“国家文化公园”确实是我们的创新。中国的五大国家文化公园体量都特别巨大,这么宏大的文化体系、文化长廊、文化聚合,涉及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涉及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是创新也是挑战。但面对这种挑战是有必要的,因为国家文化公园真的能够见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经验、智慧、成就、特质、动力,能够见证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中华文化内在构建的文明统一性、意识规律性、内在逻辑性、文明连续性。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根本依托。国家文化公园当然首先是宏大的空间系统,但同样也在细微处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质感。它们既是抽象的符号和标识,更是从神州大地上绵延生长的知识和情感,是描绘家国情怀的案卷与画面,是勾连磅礴历史与现实世界的万缕千丝。已经出版的四本《画传》,以及正在编写的《长江画传》,能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国家文化公园,认识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从认识到欣赏,进而传承发展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优秀的文化内涵、优秀的文化精神,在当下和未来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中国境内最早的国家文明出现在哪里读+:《长江画传》由您牵头编写,能否谈谈您和长江的渊源,您对长江文化的认识?贺云翱:我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南京,滚滚长江流过这里。我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几十年来,我始终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