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里,青岛极地海洋公园正在上演一场特别的国潮创意生活市集:糖画、面人、钩编、剪纸、皮影等特色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带着“海味”的青岛手造产业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青岛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大民生、大产业、大展示,文化和旅游业对于城市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年度旅游总人数超过1.1亿人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亿元增长至.5亿元,增幅达47.9%。先后入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等。
向心而生,点亮美好生活,文化旅游业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架构者。面对疫情挑战,全市文化和旅游从业者深情坚守,年荣获国务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激励城市,拿下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积极回应市民游客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每一天,在“最青岛”的风景里,穿过最热闹的“烟火气”,市民游客阅读城市、感受生活,也在发现着不一样的自己。
“宜游”城市,精彩之城
旅游是心的抵达,产业是最好的桥梁。
今年6月,青岛成功获得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作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是对青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肯定。以筹办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青岛正持续优化旅游全产业链条,着力激活一批旅游项目,放大旅游效能,提升城市宜游品质。走进景区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能感受到旅游品质提升带来的新变化。
“只要有新的展览,我都会过来打卡。除了精彩的艺术作品,这栋建筑本身也是一件值得反复欣赏的艺术品,它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有着不同的韵味。西海美术馆的观展体验完全不输国内的顶尖美术馆。”游客李女士说。西海美术馆不仅荣获第六届理想家未来大奖“最佳公共建筑”奖项,还是中国唯一入选“年全球美术馆旅行目的地”的美术馆。入围一系列重磅榜单,使得青岛与纽约、洛杉矶等世界艺术名城一道,成为世界范围内艺术与旅行爱好者的出行目的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持续推进单体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文旅项目余个,海天中心、西海美术馆、青岛鲁商凯悦酒店等一系列重点项目投入运营。先后印发了《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推动青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青岛影视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扶持政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年来,青岛重点聚焦影视产业、音乐演艺、创意设计、数字文旅、海洋旅游、融合业态旅游等领域,通过政府鼓励、支持、引导,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擦亮“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博物馆之城”品牌和四季文旅活动品牌,力争把青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两创”引领,文化繁荣
青岛扎实推进文化“两创”,为文化产业聚力赋能,塑造着文旅产业新优势。
青岛极地海洋公园的国潮创意生活市集,是青岛推动“山东手造”进景区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青岛重点培育的八大手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涉及草编、刺绣、发制品等多个门类,总产值达上百亿元,手造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壮大文化产业作用明显。
假日里,看电影、看演出成为众多青岛市民的选择。年至年,青岛城市影院由32家增加至94家,增幅达%。剧场由8家增加至12家,增幅达50%。文化市场主体的活跃,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青岛还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多种方式,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释放潜力。年至年,市、区(市)两级文旅惠民活动累计发放政府文旅惠民消费补贴1.25亿元,惠及群众余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消费8.25亿元,间接实现经济效益.8亿元。
今年国庆档大片中,《万里归途》《平凡英雄》两部电影都是“青岛制造”,其中,《平凡英雄》大内景全部在青岛东方影都影棚内搭建,《万里归途》在青岛东方影都置景。在“新主流大片”成为电影产业焦点的当下,青岛影视产业也随着一部部优秀作品的热映获得业内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