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依托于一定的行政区域,发展旅游业优势产业,通过区域资源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以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形式。
从政策背景来看,我国早在年就有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到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为我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在此政策背景之下,各省市县都积极印发相关文件,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截止年12月,我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经达个,四川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达47家。
从市场背景来看,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五大必要性。一是我国旅游需求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的需要;二是在旅游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型发展的需要;三是我国旅游市场供给体系由产品经济向平台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游工业城市向旅游休闲转向的需要;五是在旅游快速发展之下由景区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说,发展全域旅游,既是在顶层政策推动下旅游业的转型发展之需,也是旅游业面临市场挑战之后积极寻求变革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条件、创建流程、检查重点谈谈如何进行创建。
一、申报条件
1、政策机制
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的,成立党政统筹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并成立创建办公室;党政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高质量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进度和部门任务分工;财政预算中单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万元(深度贫困地区不低于万元)。
2、供给体系
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吸引物不少于5类,其中至少具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3、融合发展
文化、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为基础功能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达到3类。其中省级及以上工业、农业、体育、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学、康养等旅游示范基地不少于1类。
4、公共服务
区域内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需具备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
5、市场秩序
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承担旅游市场执法职责。线上线下投诉处理渠道畅通(有网络、热线电话等投诉举报手段,游客集中区均设有旅游投诉点)。近一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旅游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生态环境、文化旅游资源等破坏事件;被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处理,或严重损坏旅游者权益,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其他事件。
6、品牌影响
实施全域旅游整体营销,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有效运用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营销,利用多种新媒体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品牌营销,目的地品牌形象清晰,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上年度县域旅游接待游客不低于万人次(深度贫困地区不低于万人次)。
7、补充内容
(1)无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近三年不能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无重大市场秩序问题:近三年不能发生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等市场秩序问题。
(3)无重大生态环境破坏:近三年不能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4)旅游厕所:“厕所革命”达标。
(5)厕位比例:主要游客集中场所已建的A级、AA级旅游厕所男女厕位至少有8个以上比例达到1:2或2:3。
(6)临街厕所:游客集中场所对外服务临街单位厕所至少有3处免费向游客开放。
(7)数据应用:在景区监测、预警、疏导、旅游交通精准信息服务等方面至少有2项突破。
(8)品牌节事:至少连续三年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形成品牌影响的节事节庆活动。
(9)服务工作站点:游客集中场所设立至少3处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并有人值守。
(10)定期演练:创建期内每年至少进行1次演练。
(11)品牌数量: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吸引物总数不少于6个。
二、创建流程
1、创建申请
列入首批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的创建单位经自检达标后可向所在市(州)文化和旅游局提出验收申请;未列入创建名单的县(市、区)需在开展创建工作满一年(以创建方案印发并报备至省文化和旅游厅时间为准),且自检达标后,方可向所在市(州)文化和旅游局提出验收认定申请。
2、市(州)初审
市(州)文化和旅游局根据各地申请情况制定验收方案,采取现场检查(明查、暗访)、资料审核两种方式进行综合评审,对满足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的,向文化和旅游厅提交认定申请、初审验收报告、验收打分及检查项目说明材料、创建单位专题汇报文字材料及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情况、创建工作视频。
3、省检验收
省级验收主要包括陈述答辩、资料审核和暗访三种方式。陈述答辩通过听取汇报、提问交谈等方式重点考察创建单位对全域旅游重视程度和创建工作情况等;资料审核主要对体制机制、政策保障、旅游规划等《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审核打分;暗访主要通过第三方,重点对创建单位的产业融合、产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旅游环境等《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暗访检查和打分。综合各环节考评情况,提出验收认定建议名单报厅务会审定。
4、认定
认定建议名单报文化和旅游厅厅务会审定后,进行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对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和举报,或投诉和举报问题经调查核实不属实,或投诉和举报情况属实但已整改到位不影响认定的单位,视为通过公示。
5、命名
对通过公示的创建单位,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检查重点
现场检查重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六个核心、七个配套”。
1、一个基础
一个基础即创建单位的旅游环境与氛围,包括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两大方面。
(1)秩序与安全
服务质量、市场管理、投诉处理、旅游志愿者服务、风险管控、旅游救援
(2)资源与环境
资源环境质量、城乡建设水平
2、六个核心
六个核心主要是指创建单位产业和旅游目的地培育情况,主要包括一城、一景、一道、一带、一心、一店。
(1)一城:城市旅游及其产业集聚
城市旅游业态、公共服务
(2)一景:5A景区或4A景区群
(3)一道:旅游风景道(景区连接线)
风景道的连通性、公共旅游交通服务设施是否齐全、风景道沿线周边环境是否整洁。
(4)一带(区、镇)
乡村旅游带(区)或特色小镇
(5)一心
终端交通与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部门主阵地,最核心检查点,相当于景区游客中心)
(6)一店
最高星级酒店或者连锁快捷酒店(特色文化酒店)。
3、七个配套
七个配套主要是指随机检查创建单位旅游公共服务配套,主要包括公路服务区、内部交通、停车场、旅游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智慧旅游。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