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记者袁帅年10月10日,“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新闻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段强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李昕、世界银行高级城市发展专家闫光明分别介绍开展的旅游减贫相关工作。
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对于中国扶贫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据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段强介绍,年至年,世界旅游联盟连续三年与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共计个案例。通过三方渠道,并且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相关国际组织、联盟全球会员、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级旅游部门等多方面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旅游减贫案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可量化的减贫效果、创新性、可复制性、积极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性等标准进行遴选,为国际旅游减贫事业贡献了范例和智慧。
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表示,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旅游业作为全球热门行业之一,正在持续不断地快速发展,与经济社会融合程度也逐步加深。旅游在给旅游者带来美好生活享受和体验的同时,以其更大的规模和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为减贫事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中国脱贫减贫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旅游业从业门槛低,收益可观,既符合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也符合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创业的需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中国的旅游减贫经验对于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减贫事业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李昕认为,旅游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我国旅游扶贫实践中,涌现出了大量有特色的中国减贫故事。各地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旅游业在贫困地区有机促进了三产融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激发了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化学反应”,创新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各类社会资源进入乡村,创造了就业机会,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激发了乡村的生机和活力。旅游扶贫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传承特色乡村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
世界旅游联盟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综合性、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旅游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将自身定位为旅游减贫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并将“旅游促进减贫”作为使命之一。三年来世界旅游联盟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旅游减贫事业的重要经验和巨大成绩,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化平台,按照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的思路,在旅游减贫案例分析、理论研究、经验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国际交流活动:《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中90%来自中国集中展示了中国近年来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旅游减贫经验;制作旅游减贫案例微纪录;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举办“中国旅游扶贫推介会”和“中国旅游扶贫图片展”;发布《世界旅游发展报告——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和时代诉求》和《世界旅游发展报告——旅游促进减贫的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举办以旅游减贫为主题的系列会员日活动;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平台介绍中国旅游减贫成就;与文化和旅游部国际局合作举办线上“中国旅游扶贫案例图片展”等。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世界旅游联盟宣传中国旅游减贫成果的坚定信心和发扬中国旅游减贫精神的巨大决心。
扶贫脱贫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后,世界旅游联盟将继续整合自身资源,优化相关平台,汇集全球会员力量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合作者,加强与国际社会各方在旅游减贫事业中的合作,探索联合建立旅游减贫案例库、开展旅游减贫研究、非遗保护等公益类活动。同时,世界旅游联盟也将继续秉承“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减贫”的使命,不断倡导旅游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