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市井文物魅力贵州全域旅游杂志推

清末民初,贵州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建筑上也开始受到影响。

当时,军政要员均以修建中西合璧的外廊式建筑为时尚,时人多以“公馆”称之。比如贵阳的毛公馆(毛光翔),以及王伯群在贵阳的故居,如今人们最了解熟悉的当属遵义柏公馆(柏辉章),也就是遵义会议会址。

在贵阳还有另一处鲜为人知的公馆——戴公馆。与同在贵阳的毛公馆以及王伯群故居相比,戴蕴珊的这栋洋馆别墅既没有什么历史政治风雨,也不算什么名人故居。乍一眼看上去也非精美绝伦叫人惊叹不已的雄伟建筑。然而正如踏进公馆后感受到的细致匠心一般,这座建筑也保留着许多让人沉醉的历史故事。

沉静下来的记忆

戴公馆的建造者名为戴蕴珊,在民国年间是贵州富甲一方的商人,人称“南百万”(省城南的百万富翁)。戴蕴珊可以算是白手起家,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只上过几年私塾,因得到了湖南商人张文斋的赏识收为学徒,渐渐走上经商的道路。因为重情义,又乐于助人,经常做慈善而在贵阳商界有了不小的声望,被选为贵州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然而好景不长,只因筹备贵州银行时与省主席吴鼎昌意见相左,戴蕴珊被扣上“囤积居奇”的罪名加以逮捕。幸有亲家赖永初(茅台酒的创始人之一)相助才逃过一劫。戴蕴珊的二儿子戴绍民是个聪明伶俐、热血方刚的青年人。他虽然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却心系正遭受苦难的百姓命运,年戴绍民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随即投入“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年底回贵阳后,帮助地下党同志解决食宿、介绍职业、提供掩护。年8月19日,戴绍民被捕,在狱中经历了严刑拷打,却始终未吐露任何机密,誓死不签“悔过书”,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于贵阳马家坡,时年24岁。

公馆的彩色玻璃窗透出历史的韵味

当时,戴绍民就是用家中这栋公馆秘密开办了一座地下图书馆,用来招待进步人士以及安排地下党员居住。其后,这栋曾经的豪华私宅做过基督教青年教会和美军驻贵阳青年俱乐部……时光荏苒,贵阳解放后,这里曾是幼儿园、团市委、贵阳市百货公司、公安局二分局、清真糕点厂、甲秀针纺……

关于贵阳的记忆一点点堆积在公馆里,正如一层层累加在馆内的砖瓦水泥和灰尘杂物。这座公馆就此在车水马龙的贵阳街头沉静下来。      

“修旧如旧”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一位在公馆斜角对面的设计师看着窗外这栋陈旧的老房子起了好奇心。“这栋老房子这么特别,它有什么故事?”抱着这样的念头,设计师越剑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进入了当时已废弃无人的戴公馆。在了解这栋建筑的历史之后,越剑想要修复戴公馆的念头越发强烈。

馆内的达德书店

这座中西合璧的歇山顶式建筑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回廊、拱劵玻璃花窗,看似四方的楼体其实根据地形,巧妙地设计成了不规则的梯形。因为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设计、建筑施工,以及材质,才使得这座老楼百年来屹立不倒,也可见当时戴家雄厚的财力。

修缮过程最终清理出多立方米的生活建筑垃圾,用越剑的话来说“如同翻越垃圾堆。”修复施工的过程历时近一年,然而加上前期的调研和后期的验收,整个戴公馆的修复持续了三年之久。

因为经历了多次改建扩建,风雨侵蚀下的戴公馆原貌早已模糊不清。不仅要区分哪些是建筑原本的,哪些是后来加上去的,房屋同时还要进行加固修整以及现代化水电改造等,整体的修复设计就变得至关重要。

戴公馆以前究竟是什么样子?越剑找到戴家后人进行了解,甚至拜访了麻江县的戴家祠堂。在对建筑进行评估修缮的过程中,越剑发现了戴公馆许多精妙独到之处。比如屋梁,是西式的桁架体和中式的当地梁架体系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房梁上的六条排水沟分别汇聚到四个角上的排水口一直排到地面,排水管道用的是陶管,比现在一般用的排水管直径都要大。一楼的排水沟也很宽很深,排水效果很好。所以戴公馆才能不受雨水侵蚀,屹立不倒。戴公馆还是这类民国时期跑马回廊式建筑里唯一一个用石板铺地的,并且石板还有一定的坡度。越剑经过分析后发现,因为回廊每层的建筑层高都有4米以上,所以雨水会进入到回廊里,如果用木头铺设很容易被雨水侵蚀腐朽。使用石板加上斜坡的设计可以遮挡部分雨水,雨水也会顺着坡度进入到排水口中,起到排水保护的作用。

戴公馆外貌

戴蕴珊别墅的修复也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对于外墙,修复团队请到了同济大学戴仕炳老师的研究室做了材料分析,发现外墙的装饰是用了灰作粉刷,因为历史的原因已经粉刷了7次,团队就尽量保持了外墙的现状。外拱圈因为破损比较严重又曾经被砖墙封堵,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团队便依据一楼残留的拱圈形状作为依据,用灰修复了所有的楼层。

未修复前老楼还保留着一部分彩色玻璃,有趣的是这些彩色玻璃并非是成为基督教会后才装上的,而是本身就有。与基督教的宗教寓意色彩不同,戴蕴珊别墅的彩色玻璃只装在最下层和最上层的拱圈弧形部分,其余的依然是透明的玻璃。这是考虑到人坐在窗边的时候可以保有一定的私密性,既可以透光,又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光线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时候阳光本来的颜色加上这部分玻璃的效果,形成了别具魅力和氛围的室内空间及光影效果。越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能做保留的尽量保留,可以修复的按古法修复,也使得这座老楼修复后既留下了时光的韵味又焕发了新春。

惬意的阅读时光

如今,当你走进戴蕴珊别墅的院门,刚刚的车水马龙热闹喧嚣都不复存在,好似一下跨进了时间穿梭的大门。如果不是在楼道里走动的人们,公馆仿佛就像凝固了的时间胶囊。修复完成后的老楼现在又做起了生意,一楼二楼是高档婚纱门店,三楼则是一间名叫达德的小书店。书店的旁边,如果你运气好,还能遇到修复这座老楼的设计师越剑以及戴家的后人。

作为贵阳第一座引进民间力量进行修复的民国建筑,戴蕴珊别墅无疑是成功的,希望贵州越来越多的古建筑也能像戴公馆一样重新焕发活力。

点击图片,查阅年06期《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

来源《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文孙晋楠

编辑罗 蔓

二审谢予谦

三审赵 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