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十大行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头戴耳麦,敲击键盘,指尖飞舞,快速记录......去年12月,16位成都市政协工商联界别企业家委员走进成都热线,体验并了解助企热线工作机制。
“成都有这么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助企热线的贴心服务。”四川乐多多超市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刚文说道,“他们的细心和专业度,在全国来讲都是非常出色的,有他们为企业保驾护航,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也很有信心。”
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主题交流活动举行
沉浸式体验结束后,企业代表们和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围坐一起,敞开了谈疑问、提建议。现场座谈会作为一个倾诉口,也是一个贴近企业,直接解决问题的“问答会”。
一场推心置腹的现场座谈会,折射出一年以来成都统一战线持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
年,成都市委统战部部署全市统一战线开展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动员全市统战系统单位采取“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式,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具体而言:
思想政治引领。深化“蓉商培育工程”,围绕“理想信念、形势任务、能力素质”三大板块,分批分层分类开展各级工商联新任常执委、新一代年轻企业家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政治力、领导力、洞察力。
发展信心提振。每季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蓉商大讲堂”暨企业家沙龙;积极推进政企“蓉易见”,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政企见面会、民营企业座谈会;广泛收集企业和商协会运行情况、困难和问题,联动成都市企业服务热线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共性问题。
建言献策提质。聚焦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堵点,深化民营经济智库建设,挖掘企业人才专家资源,围绕全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建立“产业智囊团”,为促进产业发展、制定行业规划提出政策建议。
政策宣讲解读。深化“1+N”合作机制,梳理最新惠企助企政策,推动完善“政策明白卡”,开展政策“读懂日”活动;优化政企“面对面”“键对键”“直通车”等机制,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形成重大政策制定前及实施后召开涉企政策调研恳谈会。
要素供需对接。强化金融超市建设,积极推动扩大“蓉易贷”民营企业白名单,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围绕民营企业需求订制金融服务方案、创新金融产品;推动人才超市深化提能,加强民企用工服务需求对接,全年联合在蓉高校举办民企“双选会”招聘活动。
市场空间拓展。助力搭建蓉企全球经贸交流平台,支持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百团千企,抱团出海”行动,擦亮“成都造卖全球”名片;搭建经贸交流平台,组织开展蓉企“重庆行”、蓉企“市州行”,引导民营企业抢抓战略发展机遇。
促进消费提档。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深入挖掘市民新消费需求,积极营造更多“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的“跨界”消费新场景;鼓励支持商会和民营企业利用网红直播带货等新方式,宣传推广各类特色产品、旅游景点、打卡胜地。
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指导蓉商总会围绕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民营经济现代化产业体系。
依法治企达标。通过开展“法律三进”,防范化解促进“两个健康”工作领域风险隐患;协助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及知识产权法律宣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完善商会调解功能,持续推动商会组织完善信用体系,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基层组织强健。扩大商会覆盖面,加快组建产业圈商会、行业性商会和功能区商会;鼓励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主体产业企业加大组建商会或联盟力度;加强智慧化建设,依托“智慧蓉城”建设基础,加快“智慧蓉商”建设进度,健全完善民营企业数据库。
助力乡村振兴
丰富公园城市表达
青山掩映、绿水环绕,一半竹林一半田。走在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的林间小径上,乡土中国的诗意扑面而来,建筑内外随处可见竹编技艺的创造性应用,竹间雅韵满溢。
多年前,这里还是成都西边众多川西林盘中一个不被人熟知的小村落。而如今,龙黄村摇身一变成为“道明竹艺村”,不仅被全国所熟知,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的代表,还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村落之美。
道明竹艺村“变形记”背后,是成都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切口,更是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
去年以来,市委统战部采取“1+3+5+N”工作模式,广泛动员区(市)县工商联、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成都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奋力开创乡村振兴事业新局面。
紧扣一条主线,凝聚兴村事业合力——
紧扣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建立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协调工作模式,签订《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承诺书》,构建市工商联、区(市)县工商联、商会组织、民营企业四方协作工作格局;指导民营企业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重点,把市场经济意识、先进管理理念引入乡村,把先进技术手段、现代生产要素引进乡村,把更多就业岗位、发展机会留在乡村;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成都市金融服务业商会创新管理成都乡村振兴基金,组建西南首支种业振兴基金。
抓好三个结合,构建特色兴村机制——
与对口支援工作有机结合,将“万企兴万村”行动与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结合起来;与企业自身优势有机结合,指导龙头民营企业立足自身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业态;与商会多方资源有机结合,整合商会资源,组织10余家直属商会走进成都市简阳市和泸州市。
聚焦五个维度,培育兴村示范项目——
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引导民营企业深挖农村土地、环境、文化等资源的多元价值;在乡村文化振兴上,引导民营企业充分盘活农村原生态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乡村生态振兴上,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乡村人才振兴上,建立阿坝州黑水县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开展“万企兴万村”人才培训,将人才培训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村组织振兴上,鼓励优秀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积极开展商会党组织与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注重多点开花,浓厚兴村社会氛围——
加大调研考察力度,组织民营企业家和商会负责人深入乡村参观考察“万企兴万村”示范项目,营造浓厚社会氛围;高度重视“万企兴万村”工作案例的收集整理,利用媒体开展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氛围;创新实践广泛覆盖,指导新津区把曾经的空心村张河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积极培树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全市民营企业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截至年11月,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入库民营企业家,“兴村”总数个,“兴村”项目个、投资总额亿元,公益捐赠5亿元,各项数据均居全省第一。
推动青年创业
引路蓉商筑梦蓉城
去年12月,由市委统战部主办的“‘共话蓉港澳合作助推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主题交流活动”拉开帷幕,涉及教育、金融、医疗、文化等行业的在蓉港澳创业青年参与其中。
成都市政协工商联界别企业家委员走进成都热线
“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幸福的城市,未来我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及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推动蓉港合作,为成都与香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中,香港青年创业者林杉杉就自己在成都的创业经历、心得与大家开展现场分享。
如今,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林杉杉”选择汇聚成都,扎根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热土。如何为广大青年蓉商引好路搭好台服好务?近年来,市委统战部把握“三个关系”,持续实施“青蓝接力”,为青年蓉商纾困解难,提振发展信心,凝聚起新时代青年蓉商的磅礴动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贡献新的力量。
把握“守正和创新”关系。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青年蓉商健康成长,推动成立以“80后”民营企业家为主的“蓉商总会”。同时,持续深化“蓉商培育工程”,组织青年蓉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培训。近6年来,举办青年蓉商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余人,持续提升青年蓉商综合素质。
把握“当前和长远”关系。推动市、区(市)县两级成立相关年轻企业家联谊组织,先后成立“成都青年企业家商会”、12家区(市)县青年企业家商会组织和“蓉商总会”,建好青年蓉商组织平台;组织开展“蓉商大讲堂”“麓山夜话”等品牌活动,召开成德眉资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为青年蓉商搭建交流平台;出台《关于实施“十百千”蓉商成长计划的意见》,围绕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等重点工作,“条块结合”遴选名青年蓉商代表人士进入全市统一战线人才库。
成都市新津区援建阿坝州小金县美兴镇大坝村牦牛饲草种植基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