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熠青岛报道
在青岛市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青岛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室四级调研员札蒂·赫里利建议,青岛市旅游也应当主动适应行业环境变化,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链,推动青岛市旅游全域高质量发展,以助力“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建设。
札蒂表示,“十三五”时期,青岛的旅游产业地位明显提升,青岛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但是,来青旅游人数和收入却未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国内旅游市场大规模萎缩;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出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消失,国内游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国民旅游需求开始呈现新的阶段特征,旅游供给侧同样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当下,青岛市应全市旅游顶层设计和规划,全面统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影视旅游、购物旅游、海上旅游、科技游学、体育旅游等文旅的融合,以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建设。
札蒂认为,目前,青岛市旅游业对外吸引力方面,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对旅游产品宣传的主动性、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目前,我市的旅游景点宣传内容和方式单调老旧,信息比较散乱,搜索起来费时费力。散存于全市各区市的众多特色景点,犹如粒粒珍珠,却没有把它擦亮,缺乏互联互通,更没有将大景点与小景点、老景点与新景点串起来进行统一推介,形成众多鲜明耀眼、引人注目的珍珠链,青岛市旅游仍处于以传统景点观赏为主的“观光游”“一日游”“擦边游”的低层次循环状态,导致旅游收入难有大的提升。
二是对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青岛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名人故居、欧式名楼、博物馆等宝贵资源,但缺乏深度挖掘打造,没有赋予其丰富精彩的故事,致使游人即使去看,也多是泛泛的观景,没有驻足认真欣赏,在精神层面获得超值享受,也就难以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来青旅游。
三是旅游车辆停车点开发不足。目前,可供外地大巴和私家车停车的点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致使游客滞留时间短,产生的消费少。
对此,札蒂建议:
首先是做足“加法”,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链。一是为游客提供众多旅游方案;二是要开发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特色旅游链;三是要打造新的特色景点;四是要开发更多的旅游车辆停放点。
其次要善用“乘法”,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一是组织各相关单位和专家、志愿者深入挖掘研究历史史料,写好各景点介绍,编好其中的故事,使游客能停下脚步,驻足观赏,行在美景里、游在故事中,由走马观花的观景游,变为欣赏学习、丰富知识、探究奥妙的超值游;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录制微电影、短视频和音频,将景点介绍视频化、语音化、故事化;三是发挥青岛市文艺界人士众多的优势,发动他们讲好家乡故事,宣传青岛的人文地理和众多景点,常态化、全景化、立体化推介家乡的美景美事;四是设立更多的拍摄和欣赏的支撑平台。在每个景点打造多个最佳摄影点、观赏台,让游客慢下来,增加游客在每个景点的观景时间,促进更多消费。
再次是亮出“减法”,打好免费游品牌。杭州实施西湖免费策略后,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旅游收入反而大幅提升。青岛市免费的景点也很多,应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青岛游玩。一是做足“海”的文章;二是做足“欧式建筑群”的文章;三是做足“通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