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福州“上下杭”——即将逝去的童年记忆
“旅游是很大的反省,是用异文化,去检查自身文化很多应该反省的东西。比较里面,才了解文化的不同,没有优劣。”——蒋勋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身体和灵魂总想着“出走”,不要抱怨没钱没时间,一切都只不过是借口,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拼尽全力去争取。在灵魂的出走中,换个角度看看熟悉的城市,挖掘它隐藏在车水马龙下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是一次不错“旅行”。来到福州之后,我更是爱上了探寻这个城市背后的故事。福州有三处地方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存,一片是三坊七巷,一片是老仓山,一片则是上下杭,三坊七巷和老仓山我都已经去过,只剩下这个上下杭还未探寻,今天就让我们来老福州人童年记忆里的上下杭,一起感受这些美好吧,相信我,这里同样值得让你记录和拥有!
上下杭因为有上杭路和下杭路而被称为双杭,福州市台江区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街道都是上下杭的所属地,之所以叫上下杭,是因为“杭”是“航”的衍化,因为航运繁华,所以取了“杭”字。北宋时期,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都是闽江水域,上下杭所在的街道则是供来往船只装卸货物的地方,船只多了,航运逐渐发达起来,这里也慢慢逐渐成为物产集散地,最后一跃成为成为福州著名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的码头。据说古时候的闽江水环绕经过大庙山,航运繁荣,上下杭也因此成为上下杭的航运中心,闽商传奇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现在的上下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来到福州的人,都是去三坊七巷转一圈,早就将上下杭抛之脑后,可是被遗忘的上下杭似乎也不生气,依旧散发独特的魅力,而我也正是被它的魅力吸引,来到了这里。
1、漫游上下杭,寻找昔日的繁华
车在上杭街路口停下来,许多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映入眼帘,我虽对建筑学了解甚少,却也从多年的旅游经验中可以辨认出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有一些是清代流传下来的,有一些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还有些是西式建筑,这不难认。顺着街道一直向前走着,福州商会、建郡会馆、曾氏祠堂等都陈列在街上,来往的游客透过这些牌号就可以看出当年闽商的繁荣,“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这便是上下杭当年的繁荣景象。我还去了天后宫,看上去是进行了重新修缮,里面供奉着的是海上女神妈祖,因为上下杭水运发达,所以商人们供奉妈祖,祈求水运平安。
上杭街到下杭街之间还有一座桥,叫做三通桥,二墩三孔,桥墩为船形,静静伫立在三捷河上方,因桥下的水流分为三派,小乔头西来的水、苍霞新仔桥的水、三捷河的水,所以叫做三通桥,闽商的繁荣离不开此,旧时这里航运发达,百舸争流,两岸的人们便修建了这座石桥,南来北往的商旅依靠石桥发展自己的产业。商人做生意,除了利益,还少不得吃饭应酬,于是又有了花街酒巷这些地方,从星安河到仲平路一带地区,遍布都是酒楼,广裕楼、浣花庄,繁花似锦。三通桥旁边还有一座庞大的建筑,也就是陈文龙尚书庙。陈文龙尚书庙修建于明代,是为了纪念抗元忠烈陈文龙的祠堂。陈文龙是与文天祥齐名的英雄人物,因抗原有功,而被封为尚书公,出海的商人渔民纷纷来此祭拜……
2、“三捷河畔商户聚明清繁华今再现”
三捷河是上下杭最为繁忙的地方,上下杭经过重新修建之后,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交汇处,深受青年人的喜爱,不过再闹的闹市也有寂静的地方,鹿森书店就伫立在这一闹市幽静处。沿着三捷河向西行去,不出一百米,就能看到一个方方正正却又不失浪漫的青砖小楼,楼上挂着一块复古的铜牌“鹿森”,《诗经·小雅》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森书店的名称就来源于此,店主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能够吸引志同道合之人,在书中探求生活的美,探究美的方法。
一进鹿森书店就被店里的文艺气息所折服,本来显得冷淡的蓝色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柔和起来,门口正中间摆放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赫尔墨斯的一尊雕塑,周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书,店里点缀有一些小装饰品,还有一些经典电影的海报、复古的古筝陈列在店里,足以可见店主的用心,像这样的摆设店里还比比皆是,吸引读者的看书兴趣。鹿森分为两层,一楼有两面高大的书墙,二楼则是社科文化类和博物类的书籍。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然后找一个看书的地方,静下心来慢慢观看。
在鹿森这样一个优雅的书店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聊天享受美食,一楼的中庭就是一个休闲的地方,饿的时候吃个披萨,或者点份意大利面,外加一杯浓醇香的咖啡,或者是度数不高的美酒,不得不说,店主考虑的十分周全。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安排,向来不爱读书的我,也在这里静下心来不少,想想那个画面就觉得很美好,微醺中读书,岂不美哉?
上下杭没落过,但是又重新繁华起来。如果说三坊七巷是文人聚集地,那么上下杭就是商人的客游地,在这里,沿街的商铺鳞次栉比,普通的老百姓来来往往,演绎着福州人的市井生活。这里的生活,就是我所向往的。如果有机会,就来上下杭吧,感受街巷上闽商的痕迹,再来鹿森书店感受不一样的心情,你一定会有不一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