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丹江贵州黔东南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线文

白癜风怎么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20/5208500.html

老丹江,距雷山县城约5公里,海拔米的古城遗址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初年,清廷为了扩大疆城,命云贵川三省总督鄂尔泰在黔东南增设丹江、清江、台拱、八寨、都江、古州苗疆六厅,以加强对化外之地的统治。于是,丹江厅于雍正七年(年)十二月设立。厅城址位于距现在雷山县城北面11.5公里的一座山顶上,苗名叫也益。雍正九年(年)建土城,十一年(年)改建石城。厅城周长丈,高1.4丈,有东南西北四门,东门称布德门,西门称宣威门,南门称抚远门,北门称向化门。

从雍正王朝到咸丰王朝,延续了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丹江厅城,人丁兴旺,市场繁华。当地老人介绍说,当时厅城已经发展到城内有一千多户,城外有八百户,人口共有多人,方圆百里,人们都到这里赶场,进行物品交换。厅城内有一条主街直贯南北,还有一条非常繁华的饮食街,称为卖饭场。厅城中设有文官衙门和武官衙门,两座衙门遥遥相对,文武官衙的背后还有一条傍山而建,东西朝向,约米长的街市,称为半边街。在厅城背后的山梁顶上,建有一座烽火台。距烽火台不远的西南山梁上,建有两座炮台,炮筒口分别对着往西北方向的凯里路口和往东北方向的西江路口。烽火台右侧下方是一块平地,称为营盘,是当年驻兵的营地。距厅城一公里的下侧方,是厅城驻军的练兵场地,称为教场。爬上也益山顶的烽火台,站在这里,厅城四周尽收眼底,整个地形东南缓平,西北悬陡。往东可远眺烟雾迷蒙,时隐时现的苗岭主峰雷公山。雷公山的山脉群峰耸峙,如腾龙而下,与也益山连为一体。离也益山东面不远处,有一座南北朝向的山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横卧在雷公山与也益山之间,称为东山屏。南面群山环绕,称之为南屏,西靠也益山,北倚北建。弯弯曲曲,奔腾不息的巴拉河从大塘方向而来,流经雷山县城,从也益山麓西南面往凯里方向流去。当年的文官衙门、武官衙门、半边街、卖饭场、营盘、教场、街道以及屋基均已不复存在,已经开成了层层梯田或块块菜地。

清朝时期,苗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样,受尽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政治上被歧视、被奴役,经济上受到苛捐杂税的剥盘,苗族人民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咸丰五年(年)春,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黔东南地区暴发了张秀眉、杨大六为首的苗族农民大起义,杨大六率领义军围攻丹江厅城。时任通判的严锡珍、参将乌尔滚诛蜷缩城内,终日挂免战牌,不敢应战。最终丹江厅城于当年九月十三日寅时被义军攻破。通判严锡珍、参将乌尔滚诛、守备许维富、卫千总周开广被杀死于城中,清军死伤数以千计。至清同治十一年(年)春,张秀眉、杨大六兵败被俘,清军又才重新攻占丹江厅城。因为丹江厅城雄踞雷公山麓,扼住通往凯里、西江和榕江的要道,易守难攻被称之为黔东第一厅。由于厅城毁于战火,清廷于光绪二年迁丹江厅城到肇泰堡,即今雷山县城,其名仍称丹江,而原厅城址便称叫老丹江。厅城搬迁以后,荒城常有盗贼出入,打劫行人。于是,厅城官衙便派丁兵驻守荒城,维持治安。现在,老丹江共有孟、吴、杨、谢、刘、许六姓,22户,人,是丹江镇教厂村的一个村民组。村民们互敬互爱,团结和睦,生活蒸蒸日上。

老丹江古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既记录了雷山县的建置史,也记录了张秀眉、杨大六领导的苗族义军抗清十八年的战争史。雷山县人民政府于年2月16日将老丹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修通了公路直达山顶主峰。

大雾中的老丹江寨子瞭望台观周边猫鼻岭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可驾车直达生态茶园附近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夜景老丹江古城周边秀美的生态环境贵州雷山老丹江秀丽风景图

老丹江是雷山县历史上设治建政以后留下的第一个人文景点,它与附近的苗寨(郎德上寨、猫猫河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乌东苗寨)连成一片,是乡村旅游中了解雷山历史,观赏民族风情,享受苗寨农家乐,体验未被开发的苗疆文化休闲圣地的好去处。

老丹江古城小寨子的房屋风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