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看光谷,感受武汉创新活力

昨天(30日)上午“共振:创新精神与舆论力量论坛”暨第30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联席会和“总编辑看光谷”活动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副省级城市党报的总编辑、新媒体部门负责人和武汉创新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议合作空间,共商发展之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联席会秘书长许芳分享交流。联席会上“武汉新城杯”第五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媒体融合新闻大赛评选结果揭晓首届武汉“创新英雄”企业评选结果揭晓这两天来自全国15家副省级城市党报的40余位总编辑、新媒体负责人等走进光谷开展“总编辑看光谷”采访调研活动↓↓↓01:00武汉新城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令人震撼“听闻光谷正在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核心区,我们也想去看看。”30日下午,采访团一行乘坐大巴前往考察采访的第一站——武汉新城展厅,当大巴途经武汉新城核心区高新大道、未来一路等路段时,沿途的中国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筑芯产业园、科创中心等一个又一个的重点建设项目,让采访团感受到了武汉新城的建设热度。武汉新城规划面积约平方公里,逾七成面积位于光谷,是全国第7个获批国家级的都市圈武鄂黄黄的核心区。“武汉新城规划的大手笔、项目建设的高能级和科技发展的先进性令人震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丁辉宇为武汉新城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竖起大拇指。“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这些先进的大科学装置令人羡慕,超大型研发中心、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让人印象深刻,它们将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原始创新,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沈阳日报副总编辑、沈阳发布运维中心主任伏桂明说。在华工科技体验激光打标,嘉宾直呼“大开眼界”“很厉害,很震撼。”10月30日下午,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杨志宏体验激光打标后感慨,光谷激光技术的突破不仅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也证明武汉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当日,继武汉新城展厅后,“总编辑看光谷”采访调研活动走进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了解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背后的创新密码。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聚焦主业,每年将不少于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华工科技创造了60余项国内行业“第一”,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为中国激光赢得全球行业话语权。“大开眼界。”了解到华工科技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在汽车行业,打破国外企业40多年的技术封锁,如今占有国内九成市场,济南日报区县新闻部主任曹雷感慨,“这说明这个企业的技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激光技术既可以应用于高精尖领域,也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沈阳日报副总编辑、沈阳发布运维中心主任伏桂明惊讶地发现,激光雕刻的黄鹤楼金属画上,黄鹤的眼睛栩栩如生,“看似遥远的技术,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更大应用”。体验光谷空轨,俯瞰光谷“黄金十字轴”“光谷空轨中可以看到脚下的风景,和坐地铁很不一样,感受非常新奇!”31日上午,在光谷空轨旅游专线(以下简称“光谷空轨”)的车厢中,青岛日报观海编辑中心副主任张兆新体验着别样的观景角度,也感慨于我国最新轨道交通技术已经应用在光谷。当天上午,“总编辑看光谷”采访调研活动继续,与会总编辑及媒体负责人参观体验光谷空轨,体验“人在天上跑,景在地上追”的科幻感,俯瞰光谷的“黄金十字轴”。随着列车缓缓启动,大家纷纷站在玻璃地板上体验全新的“观景姿势”,或拍照或录像记录下这一刻的心跳与兴奋。“这是我们报道过的列车,今天终于体验到了。”张兆新打开手机展示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的报道——青岛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光谷光子号”在光谷空轨投入载客运营。采访团“打卡”的光谷空轨高新大道站,正处在光谷“黄金十字轴”的交汇处。站在“光谷中心”,广州日报数字编辑部负责人毕征分享了自己此行的“光谷印象”——光谷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光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光”成为一个城市的特色与品牌。走进“光谷最美书房”,感受一半山水一半城“空轨、书房、湿地、建筑……都独具匠心。”31日上午,步行在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总编辑张田收感叹于光谷的“环境美”。在他看来,光谷这片生机勃勃的创新高地,先把环境和基础设施做到至善至美,是一种眼界很高、看得很远的选择。当天上午,继体验光谷空轨后,采访团一行步行至光谷书房·中央生态大走廊分馆,参观考察光谷的“最美书房”,并在沿途实地探访光谷中央大走廊,打卡地标建筑“光谷塔”。光谷一半山水一半城,光谷书房·中央生态大走廊分馆所在的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如同一条龙泉山、九峰山之间的超级“绿丝带”,豹子溪蜿蜒流淌,两侧连片绿地环绕。“感受到了市民生活的舒怡和恬美。”坐在书架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杨志宏感受着“书房时光”。在他看来,典雅干净的光谷书房环境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再次阅读,一个城市需要给人们打造出文化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在青岛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杰看来,生态大走廊上的光谷书房犹如“光谷的眼睛”,作为武汉“产业引擎”的光谷没有将产业与城市割裂,“聚合产业、自然、文化等多元城市功能,在产城融合中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走进长飞光纤,看中国第一根量产光纤从跟跑者到领跑者,主营业务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长江边的飞利浦”如何逆袭为“世界的长飞”?31日上午,“总编辑看光谷”调研采访活动走进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在长飞产业大楼二楼的展厅内,中国第一根量产光纤吸引了总编们的注意力。年,长飞在没有任何国内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生产出中国第一根量产光纤,打破了外国公司对中国光纤光缆市场的垄断。以长飞为代表,光谷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一个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梦想起航。“感触很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副董事长张楠感慨,“通过长飞,我们看到武汉特别是光谷在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值得学习。”“我非常认同长飞的国际化路线,要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靠的正是科技硬实力。”在哈尔滨日报社冰城+客户端副总编辑何晟英看来,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长飞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新闻多看点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30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联席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会议由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总编辑联席会秘书处主办、长江日报社承办。其间,来自全国各副省级城市党报的总编辑走进光谷,开展“总编辑看光谷”采访调研活动,探寻中国光谷如何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如何以武汉新城建设为引领,加速迈向“世界光谷”。长江日报出品采写:记者李琴陈卫东李昕宇通讯员刘丹常怡王存根解鸿震木月摄影:记者胡冬冬高勇何晓刚视频:记者苗剑制作熊丽制图张莉审看周琛制作:曹欣怡叶凤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