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立bikego之前,毕胜完全是旅游领域的“行外人”——此前毕胜做过个人网站、开设过智能手机线下门店等。谈及为什么做旅游市场,毕胜表示自己的决策逻辑是中国将进入服务社会,旅游的服务链条较长,其中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很多人都不看好旅游行业,觉得不赚钱。但市场中有痛点需求没被解决,说明做这个事还有机会。”毕胜告诉创业家i黑马。
为了寻求机遇,年毕胜在云南实地调研了几个月,住各种各样的民宿、酒店、青旅以及和成百上千的游客聊天……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目的地缺乏有效率的产品,供需不匹配问题显著。此外,国内旅游公司拿高额回扣、强制购物等作恶现象不断。在毕胜看来,国内旅游服务行业只有大公司,没有大品牌,而这正是机会所在。
基于这样的判断,毕胜在年末成立了bikego领趣旅行,定位于做一家多目的地日游服务运营商,通过“当地人”2-6人的小团/小车方式,解决用户不知道怎么玩、玩什么、跟团不信任的问题。在目标客群上,bikego瞄准的是中产阶层以及白领人群。据悉,近期bikego正在进行A轮融资。
封闭式试点+多地复制
回顾过去两年的发展,毕胜表示自己花了五个季度就做了一件事——探索供应链的合作模式以及让合作模式产品化。为此,bikego在大理做了一年多封闭型试点。
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利用资本快速占领市场往往是致胜关键。谈及bikego慢跑的原因,毕胜表示不能盲目求快。“如果我做不好一个目的地就仓促复制,可能会输的一塌糊涂。”
“我们在单一目的地把供应链、培训、品控、产品开发以及交付管理这些问题都跑通,完成一个区域市场的闭环测试对于后期快速复制非常重要。”毕胜表示。
年bikego开始走出大理进行目的地的复制,拓展了7个城市。在城市的选择上,bikego选择不同类型的目的地,如小资的二线旅游城市厦门、大型旅游城市成都、半年型目的地青海湖,毕胜希望通过差异化市场探索为后期快速拓展打下基础。
在目的地复制的过程中,bikego踩了不少坑。譬如泸沽湖日游市场被当地人垄断,外地G.O(givingorganizers,bikego的本地向导)带队经常遭到围堵阻拦。对此,毕胜得出的经验是不要试图站在当地人的对立面,和他们抢利益,而是通过和当地建立合作,和当地人一起赚有荣誉感的钱。
目前,bikego在全国已经有13个目的地日游产品,预计今年将覆盖16个目的地。
众包制的合作模式
在供应链层面,bikego采取的是众包制的合作模式,让当地人作为G.O带领客户去玩。bikego会为G.O进行深度项目培训,让他们具备更好的服务能力。
据介绍,bikego供应链主要开发两个层面;一、培训,bikego会培训G.O如何带好游玩线路,而不是“打自由拳”;二、基于智能算法优化组团,让游客有良好游玩体验。
毕胜将bikego类比为出行领域的滴滴、Uber,滴滴管的是司机、bikego则需要管理G.O。在组织架构上,在签约G.O时,bikego也会通过社会模型、能力模型、性格模型、心态模型等测试,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估方法论。此外,bikego在整个G.O体系里,会筛选40%G.O为核心人员,在淡季优先派单,以此保障组织的稳定性。在旅游旺季时,bikego通过灵活的培训体系,快速完成培训工作,接单上岗。“通过一个漏斗型的筛选方式,找到能力模型、状态和公司匹配的G.O。”
做旅游产品都要面对“假日经济”的挑战,bikego应对的方式是建立弹性供应链。它的弹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C端弹性。自由型的碎片产品,消费者预定的时候很任性。二是bikego和G.O之间的派单交易全部在线上进行。
bikego为什么能做起来?毕胜认为核心原因在于bikegoG.O和游客之间有一个产品层,怎么玩、怎么带、玩什么……在产品层已经定义好了。在获取用户上,bikego目前主要通过马蜂窝、天猫等OTA平台获客。今年,bikego也将通过宣传品牌,进行自有流量和用户运营。”毕胜计划,到明年自有流量获客能够超过40%。
谈及日游市场的未来,毕胜表示空间很大。据华菁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1%。从目的地结构来看,国内旅游依旧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01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在目的地娱乐方面,根据易观口径,在线度假的公司交易额达到亿,渗透率为17.5%。国内目的地铺线完成后,明年bikego将计划进军海外市场,春节后率先在泰国、日本试点。
在团队方面,目前bikego有3个合伙人,50余位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