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以来,这家民宿几乎天天客满,透过这个小小院落,我们看见——
丽江旅游,火热再出发(一线调研·经营主体看活力)
本报记者白之羽杨文明《人民日报》(年04月18日第10版)
一段时间以来,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需求日渐回暖,经营主体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它们既是经济景气的“信号灯”,又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即日起,本版推出“一线调研·经营主体看活力”系列报道,记者深入民宿、餐饮、物流等行业,从观察微观经营主体出发,探寻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所在。
——编者
炭火上的水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缪立伟将普洱茶和陈皮放入壶中,安静地看着热气从壶口蒸腾而出,融入满院的阳光之中。
缪立伟是云南丽江一家民宿的负责人。上午10时许,民宿中的客人大多已经外出游玩,院中迎来了一段短暂而安静的时间。元旦以来的几个月间,民宿几乎天天客满,让缪立伟既感到兴奋也有些许疲惫。这个温州商人,自年就来到丽江开设客栈,如今已是当地民宿业的资深从业者。
带着对诗和远方的期待,无数游客曾在这个院子里进进出出。如今,这个小小的民宿院落,也是观察丽江旅游业起伏的窗口。
走过不平凡的3年,这里见证了旅游市场的低位运行。如今,这里也见证了消费活力的重新奔涌。
人气不减的旅游淡季
4月是丽江的旅游淡季。若在往年,缪立伟的民宿房价会在春节假期后下调到平常的价格。可是今年,在经历了两次下调后,如今每间房的价格依然比往年同期高上元。价格虽高,房间却少见空置。
预约好的出租车停在院门口,民宿管家银河将行李装进后备箱,为两位准备返回上海的游客关好车门。银河一边目送汽车远去,一边掏出震动着的手机。
“银河,中午我们想尝一尝纳西族火锅,晚上想去酒吧街转一转,请帮我们安排一下吧。”
“好的,我预订好餐厅后会把确认信息发送到您的手机。晚上等您回来,我带您去酒吧街。有一家酒吧的鸡尾酒很有特色,您可以尝一尝。”
这样忙碌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从疫情期间平均每天服务3间客房的客人,到如今每天服务9间客房的客人,从每月只能拿元的保底工资,到如今每月元,银河很满意现在的状态。
同一时刻,赶来民宿上班的主播李雨潼,被密集的人群延缓了脚步。6辆旅游大巴临时停靠在路旁,让本就不算宽的道路更加拥堵,车上下来的人流缓缓涌向古城地标大水车,让宁静的古城热闹起来。
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辽宁大连姑娘李雨潼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一条长长的线,第一次来到丽江并留了下来。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初入职场的她有些手足无措。
做过民宿管家,做过旅游产品设计师,年9月,李雨潼加入缪立伟的新媒体团队,成为一名带货主播,推销自家民宿。每天5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她有3个小时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2个小时介绍民宿的房间设施。活泼的小姑娘,让更多人对丽江古城更了解,对民宿更熟悉,对下一次出行更期待。
很多人对远方的期待如今变成现实。经初步测算,1—3月份,丽江共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86.71%;旅游总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89%。
淡季的丽江旅游市场,已是热热闹闹。
苦练内功的困境时刻
相比疫情期间每天一条的更新速度,最近缪立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