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和合共生——塑造未来旅游生态”为主题的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旅游业治理方向,交流、共享旅游业稳健复苏与提质升级举措,为全球旅游业可持续、包容性发展贡献力量。
01
消费变革推动新业态、新产品开发
“过去3年,旅游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后,国内年的春节假期出游人次达到了3.08亿,实现旅游消费亿元,分别恢复到年同期的近90%和超过70%。出境旅游的首发团也在菲律宾、泰国受到了隆重欢迎。”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这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消费的预期和市场信心,进一步奠定了全年稳开高走、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
“中国旅游市场的复苏不是简单回到过去,旅游消费呈现出新变化和新特点。”中国旅游集团董事、总经理王海民表示,旅游零售领域以奢侈品为代表的中高消费市场率先反弹,说明消费者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获客渠道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直播渠道的兴起对OTA平台造成分流,传统旅游资源端的旅游目的地、酒店、旅行社等通过直播渠道与消费者连接并带来新的机会;人均旅游消费金额有所下降,反映出消费者更趋理性,对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要求更高。
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相关企业进行了一系列产品业态拓展与新产品研发。祥源控股集团面对本地游和线上游的年轻客群,重点开发了近郊都市型产品;在自然观光型景区中开发了轻奢度假营地产品、野奢度假树屋产品等。飞猪平台持续发挥解码新需求的能力,观察不同的消费人群、不同消费场景下的旅游需求,持续为消费者制造兴奋点。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飞猪总裁庄卓然介绍,以江浙沪为例,周边城市之间的周末短途自驾游需求快速增长,催生了飞猪平台和商家联合打造了随心租产品,消费者购买租车权益后,可以在有效期内多地按需预约取车使用。
02
业态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年之前,中国每年向全世界输送的游客达到16亿人次。中国也是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很多国家的游客希望能亲自到中国领略中国的魅力。”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表示。在会议开始前,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参观了浙江余村,被这里绵延的竹海、漫山的茶园、五彩的花田深深吸引。
据悉,近年来,余村不断探索文旅发展新格局。随着新业态和相应消费群体的培育,围炉煮茶、矿坑音乐节、乡村研学等项目成为余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抓手。年,余村全年的游客达7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万元,村集体收入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4万元。
携程数据显示,年乡村旅游接待的游客总数已经占据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农民的就业贡献率超过35%,对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其中乡村民宿是一股关键力量。
“去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很重要的抓手,把乡村民宿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携程集团副总裁李欣玉表示,携程致力于助力乡村振兴,在年3月正式推出了乡村旅行振兴计划,到年底,将在全国打造10家公益性质的高端乡村住宿产品,同时将在全国培养1万名乡村旅游人才。
03
数字赋能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过去了,推进现代旅游业的建设和高品质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个性化、多样性的旅游需求要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戴斌表示,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需求侧牵引的智慧旅游已经进入到消费场景建设的全新阶段,今后将走向供给侧驱动的现代旅游业。
在中国各地,数字化正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介绍,上海明确提出要构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新格局,全面实施旅游倍增计划与高峰工程,在此过程中要抢抓旅游数字转型全新赛道,包括实施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批创新实践案例,着力提升上海旅游影响力。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何效祖表示,旅游市场需求已发生深刻变化,未来文旅深度融合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调和底色,文化产业应加大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加大公共文化和文物资源数字化展示,加大旅游演艺、特色小镇等产品或项目建设力度。
数字赋能也成为文旅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且连续多年受到世界旅游联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