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徐晓威强国融媒智库
受疫情影响,民众禁足已一月有余,旅游业基本处在停摆状态。长期禁闭刺激民众旅游需求上升,旅游业上下游也亟待重整旗鼓挽回损失,但疫情拐点未至,决不轻言成功,放飞心情之际,游客及旅游景区更要做好抗疫。
余人涌向西湖断桥,香山景区道路拥堵,武功山游客爆满……火热的旅游需求背后,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正对陆续开放的景区提出挑战。旅游景区的疫情防控不同于一般行业,其高密集、高流动性的特点,因无法跟踪密切接触者而难以管控和评估。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要求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避免因景区开放造成大范围跨区域人员流动增加疫情防控风险,或引发公众对疫情防控形势的误判。
一、疫情致旅游业停摆,游客需求待满足
1、疫情对旅游行业打击远超非典时期
疫情为诸多行业按下“暂停键”,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更是首当其冲。以年非典期间为例,尽管其他行业迅速恢复高速增长,但当年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却下降12.4%。
(《新闻舆情参考》图:非典时期旅游业数据,数据来源于文化和旅游部)
有鉴于当下采取的应对措施均比“非典”期间广泛且严厉,经济周期也处于下行期间,因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将远大于年。
(国泰君安证券图:主要景区关停到N月底的收入减少和敏感性分析)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主要景区每延迟一个月开放,相关上市公司收入减少平均每月增加一成左右,带来相关股票股价承压。
不久前的春节黄金周(1月24-30日)已经为此做了注解,全国出行人数1.52亿人次,同比大降63.9%。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若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预计在4月前结束,但由于受疫情长尾效应影响,旅游业完全恢复正常恐将进一步延后。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若景区及旅行社关停至4月底,多数景区及旅行社收入比例将减少20%以上,对全年业务影响明显,这已远超于非典时期。
2、旅游业从业人员面临“生存危机”
受疫情影响,多数旅游业从业人员正面临“生存危机”。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年全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达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有网民表示,“目前多家旅行社都不明确具体的复工时间,这导致以抽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导游工资入不敷出。”也有网民表示,有些从业人员不得不改行以维持生计,但疫情期间做啥都不容易!
(微博截图)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让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就业环境无法得到保障,迫于生活压力,从业者可能出现大规模离职转行、另谋出路的现象,对疫情结束后的行业恢复将带来负面影响。
3、长期禁足致游客旅游需求急需释放
(闻海大数据图:“旅游”负面情绪持续下降)
因疫情禁足已达月余,游客旅游需求急需满足。闻海大数据显示,舆论对“旅游”负面情绪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超过30%,反映出游客出游意愿及需求均在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正值春暖花开之时,很多景区也将迎来最佳观赏时期,进一步促进了游客的出游需求。此外,钟南山院士也认为,开放景区很有必要,景区本来就是个开阔、空气新鲜的地方,开放景区对人们的健康心理都有好的作用。
二、景区陆续开放,疫情扩散风险犹存
1、疫情持续好转,游客警惕心理松懈
(《新闻舆情参考》图:新冠肺炎“零新增”省份持续增加)
2月26日,除湖北省外30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降至5例,连续7天呈现下降趋势,14个省份分别下调应急响应级别。疫情持续好转在为旅游业复苏营造环境同时,也导致游客警惕心理有所放松,出现扎堆、聚集现象,为疫情反复埋下隐患。
2、部分景区精细化管理依然不足
(网络截图:江西省武功山景区人群密集)
江西省武功山景区爆满,南宁人扎堆赏山樱花等,景区密集的人流引发舆论担忧。随后武功山景区不得不紧急发布通告,将每日景区限流人数从人降至人,关闭线下售票窗口,并要求游客保持1.5米的游览间距。类似政策调整暴露出,部分景区面对疫情缺乏全面预判和针对性管理方案,直到出问题才进行调整。
3、监管部门需警惕防控松懈
(《新闻舆情参考》图:网民对景区开放持谨慎态度,认为监管应跟上)
由于先期开放的景区管理暴露出来的问题,网民深感不安。《新闻舆情参考》编辑部通过对条网民观点聚类分析发现,七成网民表示不应开放或应暂缓开放,认为旅游景区不是必须复工的要紧行业,没必要着急开放。有两成多网民则认为景区复工关系民生问题,应当开放,但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做好严防严控,防止因扎堆、聚集带来的风险隐患。
三、以疫情为契机创新景区精细化管理模式
1.监管部门应主动作为严防严控,督促景区精细化管理
缺乏疫情防控措施的景区开放,对疫情防控带来的隐患因无法跟踪密切接触者而难以管控和评估,但景区开放如同复工一样不可避免。因此,如何有效防控是管理重点。近期,浙江、山东、四川等多地陆续发布景区复工指南,强调“所有A级旅游景区应实名制购票和游览,鼓励景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手段全面掌握游客基本信息,以便高效追踪管控”。在此基础上,建议监管部门应更加主动作为,指导各景区落实有效防控措施,并督促各景区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诸如LBS位置服务及大数据技术,对景区内各景点人群热度进行实时跟踪,引导游客避开密集区域,创新景区精细化管理,包括限制流量,提醒或监督游客主动保持间距,以及在人流易聚集区域增加监管岗位,避免景区开而复限甚至复关。
2.景区要做好疫情风险提示,提倡无接触服务
景区应借鉴其他行业复工经验,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检查。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导游,更要做好安全生产教育模范,把好疫情防控示范和提示第一道关。景区要通过口头、指示牌及短信息方式,提醒或引导游客避开密集区域、保持人员间距,以减少风险;提倡采用无接触服务,尽量采取无现金方式购票及消费,避免直接接触;减少或关闭可能产生触碰的体验式旅游项目;针对景区内饮食店,减少现场制作食品提供,鼓励游客自助购买。
3.游客切忌麻痹大意松懈,做好个人防护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是中央在近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对疫情发展做出的重要判断,并要求各地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游客在出游时,切忌心理麻痹大意,依然要提高防护意识,听从景区工作人员劝导,主动避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人员间距,提防扎堆、聚集、密切接触现象。
转载自:强国融媒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