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淮河晨刊消息“春节”即将来临,消费高峰也随之出现,市民们进入买买买的节奏,置办年货,买新衣,捯饬发型,出门旅游,面对春节消费高峰期的到来,消费者时不时会被各式促销“迷了眼”。淮河晨刊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年以来,市市场监管系统投诉举报热线平台接收到的各类投诉举报中,被投诉举报的前五位分别是食品、家具用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和家用电器。
随着年春节的临近,结合投诉举报热点和节日特点,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节前消费提醒:保暖用品认标识、货比三家很重要;节日消费勿冲动、购物消费需理性;旅游预订要谨慎、相关事项应了解;网上预订要确认、附加条款要看清;食品安全不忽视、舌尖美味有保障。
保暖用品认标识、货比三家很重要
去年冬天,王女士在我市一小店内花费两百元购买了一件打折促销羽绒服。新买的羽绒服拿回家穿了几天,王女士发现衣服左右两边口袋旁一处不显眼位置上,竟然贴有两个绣花样式的胶贴,看上去像是特意补上去的“补丁”。为此,王女士认为商家是“以次充好”,将有瑕疵的衣服拿出来销售,并专门找到商家想讨个说法,商家却说由于王女士买衣服时没有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在穿了几天后才找来说衣服有问题,属于王女士人为原因,和店铺及衣服质量没有任何关系,双方各执一词。
寒冬里,各类保暖用品纷纷上市。在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电热取暖器、保暖内衣、羽绒服、暖宝宝等保暖用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认准3C认证标识,留意厂名、厂址,选择正规商家购买产品。留意产品的成分含量、填充物含量、合格证,对于价格过于低廉的要当心,避免买到“黑心棉”产品。切勿贪图小便宜,货比三家很重要。对一些时下热门的小型保暖用品,购买时不要贪图便宜,要注意观察产品的做工和包装,安全性是第一重要的。“经常在电视新闻频道里看见某地出现暖宝宝炸裂烫伤市民的报道,消费者在购买暖宝宝等保暖用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场,并保留购物凭证,注意查看有效生产日期,超过生产日期的暖宝宝不要继续使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节日消费勿冲动、购物消费需理性
春节是商家集中进行打折促销的黄金时段,消费者在购买相关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按需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不因打折优惠的吸引而盲目下单。读懂、看清商家促销活动的规则,注意保留相关凭证。理性选择折扣商品和赠品,确保对折扣商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谨慎选择预付式消费类产品,不要因为优惠而一次充值金额过多,规避出现商家跑路的风险。
旅游预订要谨慎、相关事项应了解
辛苦忙碌一年,终于迎来长假,一些市民打算利用这几天的长假,带着家人出门散心。在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选择跟团出游,一定要谨慎选择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口碑好的旅行社。面对低价团,要估算可信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交通工具、游览线路、就餐和住宿标准、购物时间和次数等内容。相关事项一定要了解清楚再签订旅游合同,缴费后要及时向旅行社索要发票和旅游合同,便于事后维权。
选择自由行的消费者、应提前规划旅游路线,提前到正规店铺对车辆进行保养及维修,及时了解线路路面状况、景区情况,错峰出行;途中若遇到恶劣天气,要及时避让。长途自驾游的消费者要注意切勿疲劳驾驶。
网上预订要确认、附加条款要看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网上订房、订餐、购票日益流行。消费者网上订房时,要选择设施相对完善的正规宾馆酒店、要注意看清预订信息,警惕网络预订存在不合理的附件条款和选项。消费者网上订餐后,建议再电话联系酒店确认好就餐时间,是否是包厢服务等细节问题,订购套餐的消费者,也应该确认好菜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和网上所定套餐相符,避免遭遇“霸王条款”。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车票时,应尽量选择官方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购票,谨慎选择第三方购票平台,警惕第三方购票平台“默认搭售”,谨防出现个人信息泄露或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不忽视、舌尖美味有保障
节假日期间,如何安全又健康地享用节日美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家庭聚餐购买食材时,选择正规市场、超市和商场;制作菜肴时,应做到生熟分开;储藏食品时,生、熟食品应存放在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在冰箱中分层放置。
外出就餐时,选择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环境好、设施齐全、实施“明厨亮灶”、监督公示牌上标示为“笑脸”的餐饮单位就餐。好友相聚,适量饮酒,慎用自酿酒,购买散装白酒要到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销售店购买,并索取留存购买凭证。
选购零食需注意,属于预包装食品的零食,在选购时,要注意查看其外包装上的标识和说明,不选购外包装有破损、超过保质期以及不符合保存条件的食品。属于散装食品的零食,在选购时,要注意查看其销售环境是否干净整洁,不选购无标签标识、外观形状不正常、超过保质期的散装食品。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一定要保存好相关票据,如遇消费纠纷,可首先自行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和解,可拨打向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记者 曹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