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对所有产业融合发展的带动作用,衍生了新的“业态”—“第四产业”(也可称为泛旅游产业)。
这种业态是以乡村旅游为依托,以满足旅游消费为核心,结合地域、气候环境、民俗文化等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包括种养殖业、生态观光采摘、民宿民俗休闲体验等多种形态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当前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深化产业扶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形成了有力的促进和拉动。
玉湖村寨展新颜过去的玉湖村是出了名的后进村。
这个坐落在玉龙雪山南麓的小山村到处是石墙青瓦的纳西小院,有“雪山十二景”之首的“玉湖倒影”,有西方东巴文化研究鼻祖洛克的旧居……然而在年之前,玉湖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人均纯收入仅元,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年村“两委”换届后,村党支部更新观念,立足村情,紧紧围绕“生态立村、旅游富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成立了“玉湖旅游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整合零散无序的观光养马户,重点开发“沿着洛克足迹,走进玉龙雪山”主题旅游线路,对全村马匹统一调度。
几年时间,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玉湖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图片来源:云南日报
目前,玉湖村已经形成了以玉湖旅游合作社为主,以村民自发参与的旅游客栈、旅游餐饮、旅游购物为辅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全村参与旅游服务人员接近人。
年,玉湖旅游合作社接待游客数达人次,牵马服务人员年人均收入近3万,旅游营销人员总收入近万元。旅游合作社从业人员年收入超过2万,其他客栈、餐饮、旅游购物收入达8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元。
玫瑰香飘均良下村清风徐来,拉市镇均良下村成片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原来收成不高的农田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玫瑰庄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年以前,拉市镇均良下村人均年收入仅0多元,村党支部立足实际,依托“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的自然资源和纳西族文化资源,引进花花色玫瑰庄园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观光旅游产业,形成了“男人牵马划船、女人种花或做餐饮、老人年轻人参与民族文化表演”的全民参与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局面。
仅年,当地户均年收入就在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
通过土地及马场资产入股和向公司提供服务协调和劳务派遣,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8万余元;通过协调组织土地连片流转,实现农户每亩经济收入元,年农户增收89.1万元;通过组建牵马队、划船队、文艺表演队、景区管护队、水上救援队等,并分类进行专业技能和旅游服务知识培训,统一向公司进行派遣,每一项可使农户增收元至元不等,探索出了以公司为平台、集体为纽带、村民为主体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精品庄园的崛起“郁郁葱葱的松树长满了山林,一群梅花鹿从山林里回到圈内喝水,山间一块稍平整的土地是蔬菜大棚种植地……”这里是位于玉龙县大具乡头台村的金稞庄园。
年8月,丽江金稞乡村旅游观光农场有限公司在头台村成立,依托当地万余亩林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中药材种植销售,家禽、牲畜养殖销售和乡村旅游观光产业。
在养殖方面,通过发放健康的优质品种牛,对合作社养殖户及周边乡镇养牛户的牛种进行品种改良,以改良后的优质牛种作为适应本地生存环境的肉牛品种。对养殖户适时跟踪服务,并定期组织合作社养殖户进行肉牛养殖的疫病防治管理、疾病控制、人工授精等技术培训,成功带动60户养殖户养殖肉牛头。养殖户繁育的西门塔尔牛实现销售收入的,按公司和养殖户三七分成。养殖户每年所产的牛犊由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再以每头每年元的养殖费用结算给养殖户。肉牛养殖户实现年产总值万元。
建设完成平方米丽江金稞山地鸡现代化养殖场,选购本地山地土鸡1羽作为鸡场核心种群,并进行繁育。辐射带动户养殖户养殖山地鸡,无偿发放山地鸡鸡苗0羽、孵化机三台。目前,山地鸡养殖户户均实现1.35万元的养殖收益。
以旅促农以农促旅伴随丽江旅游的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进一步丰富丽江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在改变乡村贫困面貌,逐步显现了“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以旅促农、以农促旅的产业融合发展势头。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庞大的旅游市场,丽江形成了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及特色农业聚集型发展模式。如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为实现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的目标,创新开发旅游项目、统一规划,为村里栋庭院式房屋刷上9种颜色的彩绘、绘制大幅的3D立体画,打造出“彩色村庄”3D玫瑰小镇,直接带动了村民发展致富。
旅游对行业渗透的不断加大,进一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旅游服务中。
玉龙雪山景区群众人均年纯收入由景区开发初期的元增加到1万多元,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束河古镇开发后,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年的多元上升到现在的近2万元,每年递增近一倍;拉市海开发乡村旅游至今,从事旅游业的农户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带动了周边地区劳务输出和林果、花卉产业的发展;玉龙县太安乡开展的乡村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有效延伸了洋芋、油菜种植的产业链,提升了传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目前,丽江市把旅游扶贫规划纳入整个社会的总体发展中考虑,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出台了《丽江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年)行动计划》等实施方案;联合市扶贫办、市旅游文化研究中心编制了丽江市《乡村旅游与扶贫发展规划》;同时,各县(区)立足实际,分别编制出台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旅游助推扶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积极引导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景观的理念建设农村、用品牌的理念武装农民、用产业发展的理念改变贫困。
云南网记者:李熙临
责任编辑:翟芯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