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游·聚焦
就地过年贵州旅游收红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清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纳雍县总溪河畔,樱桃花白了一个又一个山头;金黄的油菜花海在万峰林脚下涌动;荔波万亩梅原暗香浮动;贵安万亩樱花蓄势待发……草木蔓发,又是一年春意浓。
明媚春光之中,贵州旅游市场也透露出浓浓春意。2月11日至17日,春节长假期间,在落实限量景区最大承载量75%的要求下,全省纳入监测的家旅游景区、33家温泉景区分别接待游客.61万人次、22万人次。
在“春节+防疫”的背景下,贵州文旅行业加快复苏,亮点频出,别样红火。
春节期间,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燕江涛摄
本地游升温
春节期间,家住晴隆的唐宇舟将兴仁市作为旅游目的地。60余公里的距离,1个小时的车程,10多个极具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唐宇舟直呼“路程轻松,玩得高兴。”
今年春节,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不少游客和唐宇舟一样,放弃出省游,选择省内周边游。贵阳人去六盘水滑雪,德江人去石阡泡温泉,凯里人去都匀看绿博园……形容这类出游方式的“微旅游”“微度假”“微游”成为新鲜热词,给今年春节的假日经济增添了亮色。
在旅游从业者眼里,“微旅游”蕴含着无限的旅游商机,顺势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新玩法,丰富旅游供给,成功引客。
兴义市贵州醇景区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春节以来持续推出众多优质的新景点和新项目。“除了传统游园赏景、梦幻乐园娱乐项目等,我们新开设的镜面迷宫、玻璃滑道、卡丁车等项目游客体验感都很好,深受大家的欢迎。”贵州醇景区管理方贵州省利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志介绍。大年初一至初六,贵州醇景区接待游客24余万人次。
都匀绿博园在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1.9万人次,其中贵州省内游客占83.6%,省外游客占16.4%。
丹寨县万达小镇推出新春游园会、杂技秀等活动,春节长假期间吸引超28万人次游客入园。
花溪区推出高坡“浪漫星空之旅”、久安“研学体验之旅”、天河潭“亲子萌动之旅”等观星空、品古茶、摘草莓、溜萌娃的旅游线路,丰富游客体验。
贵州滑雪景区受热捧
旅游消费旺
“生意还不错!”在贵阳花溪区青岩古镇经营银香银饰店的张谨,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收入颇丰,“假日期间,平均每天销售额在元左右。”
“火爆!春节假日期间,石阡县佛顶山温泉小镇日均入园游客在人以上,酒店客房每天都处于客满状态。”温泉小镇开发运营方贵州交建梵净山温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邢鑫告诉记者。
“红火!”兴义市万峰林下纳灰村的曲径客栈,店主李艳梅自己也没想到“竟然每天都满房”。
贵州省博物馆推出的《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春节期间累计吸引余人购票观展,总票房达20.23万元,文创产品销售额近万元。
旅游相关行业从业者纷纷抓住本地游升温的契机,积极打造消费场景,激活旅游消费市场。
来自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年夜饭、亲朋聚会、家庭便餐等餐饮消费需求旺盛。我省重点监测的33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万元。
春节期间,全省多地打造推出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贵阳花溪区天河潭景区推出水景灯光秀;云岩区万达大上海、印象城打造了星光集市、夜间嘉年华;南明区推出甲秀楼春节灯光秀、时光贵州“国潮巡游”活动……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夜间经济”持续升温,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春节期间我省餐饮业受夜间经济拉动效果明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5%。
“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春节假日期间累计服务76.67万人,提供了款贵州农特产品及38款旅游线路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丹寨县万达小镇春节文旅活动丰富多彩。丹寨县万达小镇景区供图
市场信心足
本地游升温,旅游消费旺,一系列的好消息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
贵安新区云漫湖国际休闲度假区联合贵州普雷普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出发吧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年初三至初六推出精致露营产品,成果惊喜。“来了人,预期游客人数是人。”云漫湖度假区营销部门负责人任韦锦告诉记者。云漫湖国际休闲度假区正计划将露营产品打造为景区常态产品。
距离云漫湖度假区不远处的贵安万亩樱花还含苞待放,石阡博大旅行社的“贵安樱花园+龙里龙门镇”产品已经推向市场。短短2天,80余人报名,只等花开就出发。
贵州黔运交通客运旅行社的赏花产品早已推向市场。总经理钟岚告诉记者“咨询贵安樱花园和百里杜鹃景区的客人很多,都有强烈的出行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我省多地抓住“云旅游”契机“云推广”,让更多游客对贵州心生向往,为贵州旅游蓄客。
春节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新加坡贵州文化旅游年”,仅同程旅行直播就吸引近20万人线上观看。2月16日,“云赏黄果树”点击率即达13万人次。凯里市通过“云游下司古镇、云赶集买年货、云恰年夜饭”等活动吸引游客“云游贵州”。
贵州“云推广”,网友“云旅游”,这为贵州旅游市场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准游客”。
以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为例。春节前夕,化屋村一夜走红网络,无数网友隔屏赏景。春节假期,化屋村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一连7天发出接待预警。
牛年春节旅游市场的开门红,让从业者信心倍增,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今年的旅游市场,令人期待。”
兴义市万峰林下油菜花开,吸引了众多赏花游客。黄廷富梁玉付摄
全域·潮涌
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贵州文旅工作这么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林
近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年我省将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全面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为“十四五”时期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开好局、起好步。
着力破好题、开好局、起好步。制定实施贵州旅游产业化指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统计监测制度,制定实施“2+4”产业行动和工作方案(旅游产业化和文化产业行动方案,红色旅游、温泉旅游、避暑旅游、非遗和特色文化旅游工作方案)。推动《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贯彻落实。
着力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组织举办庆祝建党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美术作品等展演展示活动。推出一批百年党史和长征文物主题展览、流动展览和线上展览,保障好建党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启动多彩贵州艺术中心、贵州文化馆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城市主题书房12个。创建易地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个。支持50家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打造5个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贵州省图书馆(北馆)
着力实施旅游产业化。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每个市(州)至少引进一家央企落地一个项目。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推进建设总投资亿元以上旅游项目个以上,完成旅游投资0亿元以上。盘活提升一批存量旅游项目。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提升个精品旅游景区,力争新增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1家。扶持家优强旅行社发展,培育家特色酒店(民宿、客栈),培育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打造条精品旅游线路,每个市(州)至少一家旅游企业上市融资,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6家以上。
着力发展特色旅游。推动“旅游+”“+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避暑、温泉、名酒、红色、非遗、医药康养、体育、桥梁、研学、森林等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加快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推动“一码游贵州”整合资源,推动5G基站进重点景区,实现4A以上景区无人机执巡全覆盖。培育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集聚区5个以上。支持贵阳、遵义提升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服务质量。
土城古镇周东亚摄
着力优化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环境。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建立市(州)旅游购物无条件退货机制。新建改扩建游客服务中心50个以上,停车场个以上,改造提升旅游景区示范厕所个。推动山地旅游救援中心建设。着力实现“三增一降”。
着力宣传推广,高质量举办第十六届旅发大会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对纳入“1+5个工程”的景区、酒店(民宿、客栈)、商品、线路进行重点推介。围绕避暑、温泉等举办旅游产业高峰论坛。继续发放旅游消费券。突破日韩等东南亚市场,稳定港澳市场,扩展欧美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着力以党建为统领抓好相关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与文化和旅游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着力突出建党百年主线做好庆祝建党周年相关活动,扎实开展“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活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两县两乡两村”帮扶工作。围绕人才摸底、人才需求、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六人行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挂牌成立贵州文化和旅游职业学院并对外招生。
来源贵州日报“全域旅游”专刊
编辑陈景雄
编审张齐